警事风云>奇幻玄幻>一襟晚照凤逆之 > -04301-皇后娘娘 岁月不败美人却未曾疼惜
    许久未见,皇后娘娘格外受到时光的眷顾,姿容不见衰减,保养得当。只是,她笑起来时虽极尽温柔和善,却难掩法令纹深刻,可见心有郁结难解,过得并不畅怀。

    皇帝贤德勤政,并不贪恋后宫,是以子嗣稀少,她虽贵为皇后,膝下却无所出。其中原委不足为外人道,却也逃不过那些个后宫的争明争暗斗权谋算计,她的手段较之前辈而言,恐也不逞多让。

    她早年怨恨过,争取过,也算计过,终究抵不过皇太后一的碗绝子汤彻,底断了她的念相。然而悲哀的是,明明艳压六宫独占鳌头,皇帝只进她一人寝宫,但她不得不穷极一生与皇太后做斗争。她没有败在那些个莺莺燕燕倾国倾城手中,败在了本不用斗争的皇太后手里!

    皇太后瞧不上她,临死都轻蔑地未提及过她。

    呜呼哀哉,皇后一生无后,满心恨着的人又安详太平地走了,她一腔的委屈仇恨无从发泄,没两年便一病不起。

    盼头没了,哀哀戚戚过了几年心灰意冷的日子,突然有一天想明白了,想为娘家姐姐的孩子博一个前程。于是费尽心思将晴雨姑娘送进了太子府,以期博得太子宠爱,日后继承大统,能力挽狂澜,将皇太后不许她进寝陵的遗诏朱笔一挥废了去。

    她还要死后追封皇太后,要享受一切最高规格待遇,要千秋万代记住自己,祭奠自己,缅怀自己。而不是被皇太后寥寥几笔的恩颓无孝,既无所出八个字打入地狱。

    可现实却迎头一棒,晴雨姑娘自一顶软轿从后门抬进太子府后,一年多了,晴雨竟连太子的面都见得寥寥,话不过三句,更不提宽衣解带红袖添香了。

    皇后娘娘整日一想起就郁郁寡欢,此番太子有求于自己,岂不正好拿捏一番?

    “许久未见,太子爷愈发英姿勃发,很有几分先帝当年的风范,只不知是否有先帝的有情有义?”

    太子迎着日光眯起眼,窗棂格子切割出规则的图案,落在他的衣袍上映出暗色纹理。他掸了掸衣袖上的褶皱,慢声道:“娘娘缪赞。”

    皇后见他答了一句就不再开口,想起他小的时候,估摸着只七、八岁的模样。有一年祭祀陛下叫他跪拜行礼,他木纳地站着,皇帝一连喊了三声他都置若罔闻,气得要罚去他宗庙思过,他吓得哭闹不止,最终也未叩拜成功。那年是他母妃死后的第二年,即被遣回遥远的枯木上学道,许久未归。

    后来恰逢中元节,皇帝遣人去瞧他,一连三年,来人都回复道:“太子业荒于嬉,不思归矣。”

    皇帝气极,不再召他回京都。而后又过了一年,正值太子母妃忌日,遣人去探,太子竟连哀伤之情都不曾有,亦不祭奠追思,毫无此事般下山逛庙会去了。

    如今想来,太子自小就不太聪敏,性子又胆小怯懦登不得台面,难怪冯相至今都未与他往来。皇后略略沉吟,轻轻拍了拍他的手背以示亲昵,“是该成婚了。”

    她自己亦低头饮了一口水,再抬头后便直截了当道:“本宫也不与你多舌,只问问晴雨过得可好?”

    太子收回视线,直面她道:“尚可。”

    皇后不悦,“好就是好,不好就是不好,何为尚可?”

    太子眉尖有着不易觉察地跳动,已有不耐,静了片刻,才道:“月前与父王商讨此事,当年冯相之女甫一出生便执雁问名,携庚帖归而卜吉凶。无冲克,婚事初定即成。此番再提,则定纳征全福四人,媒人帮办名单,不日便携聘书礼书及聘金礼金至相府。”

    “娘娘意下如何?”

    对于太子避而不谈自己外甥女的事,皇后面有愠色,冷笑一声,道:“本宫倒忘了,太子爷已成人,这些许的小事如何能难倒太子。”

    对抗之意明显,太子闻言也不再多言,起身欲走,“既然娘娘身体有恙不便操劳,儿臣也不勉强,这便告退。”

    皇后一顿,紧随着他起身,还未及开口阻拦,就见太子大步行至门口,接过白衣递来的帕子使劲擦拭揉搓着手背,很快通红一片还不肯作罢,随手弃了又命白衣拿出一条丝帕继续擦了擦。

    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般自然,仿佛手上真的沾了什么不得了的脏东西非擦不可似的。嫌恶是真的,毫不掩饰也是真的。